前不久,百度公開數據屏蔽3.8億條虛假有害鏈接,處理超過1億個違規站點,在2014至2015年兩年時間里拒絕了5億條推廣信息,2015年拒絕438300個不良賬戶。
百度經常被質疑,搜索結果中存在虛假推廣信息,夸大宣傳等問題,不少人認為只要有錢就能在百度上做推廣,誰出價高就能排在搜索結果的第一位。而百度推廣確實存在各種問題,如同阿里平臺中始終有假貨存在,在這方面百度責無旁貸。但在道德審判之外,我更為關心具體的場景細節,到底百度需要面臨怎樣的“騙子橫行”?以及夾在“騙子”與“需求”之間的百度在其中究竟做了什么?每個硬幣都有一體兩面,本文希望能夠通過純粹的技術視角來重新看百度的另一面。
事件回放
此前,一位前百度高管找到李彥宏,為一家著名投資機構旗下的P2P公司說情,希望加入到能夠在百度進行推廣的“P2P網貸平臺白名單”。而說情的原因是因為這家P2P公司的資質未能達到百度信譽的評定標準,并被百度拒絕推廣請求,雖然這家P2P公司也獲得了正規知名機構的風險投資,并且這位前高管在百度內部有著很多“人脈資源”甚至有直接上達李彥宏的權力,但百度方面依然表示需要按照百度的信譽V體系來審核,并且最終仍然沒有通過審核。
除此之外,事實上百度還做了大量反詐騙的工作, “網民權益保障計劃”網站中,百度就對部分詐騙網站進行了曝光。
而這些反詐騙案例得以曝光,都與“百度信譽V體系”有關,如同阿里打假的“神盾局”,“百度信譽V體系”也是百度的防火墻,為什么李彥宏如此信任這道防火墻,甚至可以直接拒絕前高管的請求?